2025
七月
14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九十集:十三、十四世纪的传教事业(三)
各位听众朋友,你好!
前两个星期在《朝圣之途》节目当中,我们是按照十三世纪的时候,方济会、道明会会士们所踏过的脚印。从欧洲到埃及、中东、中亚,还有东欧俄罗斯而翻山越岭或穿过沙漠,最远到达蒙古的朝廷所在地河陵。为的是要明白和体验700多年前的传教士,他们所见所经历的一切。今天的节目,我们要回到十三世纪末年和十四世纪之间,在时光隧道中看看教廷与蒙古朝廷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从教宗尼古老四世知道,在中国确实已经有许多的教友。就在1289年,派遣一个使节团,带着教宗致元朝皇帝的书札前往。使节团的领袖是一位42岁的方济会会士,名叫若望孟高维诺。他是意大利的哈利人。1279年左右,孟高维诺被会长派到中东。他负责方济会在波斯一带的传教工作。后来,孟高维诺以波斯王使臣的身份回到罗马。而当时元世祖也派了哈班到罗马。哈班是一位聂斯多略派的神父,他到达欧洲之后,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英国国王在波尔多接见了哈班,巴黎大学也特别为他举行欢迎的仪式。孟高维诺到了罗马之后,觐见了教宗尼古老四世。于是,教宗转为派遣孟高维诺为代表教宗的钦差大使。携带着教宗致元世祖的信函到元朝的上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同时也带着教宗的信函,顺道代表教宗访问亚美尼亚、波斯、土耳其等地的国君,一方面,好将他在波斯的工作有个交代。
孟高维诺在至元26年,也就是西元1289年,由意大利动身,乘船到小亚细亚,经亚美尼亚回到波斯,在波斯停留了几个月。在至元28年,西元1291年动身由海陆到达中国,当时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道明会的会士和一位商人。船只航行到印度,孟高维诺等探访圣多默宗徒的遗迹。同行的道明会会士生重病去世了,孟高维诺就将他安葬在圣多默宗徒的遗迹旁边。料理完了丧事,孟高维诺继续乘船东行。在福建泉州港登上了我国的国土。
我们说他是第一位真正踏上中国土地的传教士。在元承宗元贞元年,西元1294年到达了上都北京,觐见了元承宗。承宗以礼相待,并且准他在上都居住。这时候教宗尼古老四世已经去世了,然后连续换了3任教宗。到克勒蒙五世的时候,教廷迁移到法国的亚味农。虽然经常接到蒙古帝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方济会会士的报告,但是始终没有接到孟高维诺的任何消息,都认为他已经不在人间了。到了1307年,教廷忽然收到他的信函,报告他在中国传教生活的情形,才知道他还活着。
教会直到现在还保存了3封孟高维诺寄回教廷的信札:第一封大概是在1292年到93年的时候,从印度的巴马尔寄出的;第二封则在1305年从大都翰巴里,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寄出;第三封是在1306年的复活节以前寄出的。
根据这些信札当中的描述,使我们能够知道他在中国的传教事迹,他说:自从他在上都住下来之后,就有一位聂斯多略派的教友名叫乔治,跟他很要好。他是维吾尔族的王侯,因为受到孟高维诺精神的感召,皈依了天主教。不但他自己进了天主教,还引领了大部分维吾尔族的同胞,跟他一样回归圣教会的羊栈。他还在维吾尔境内盖了一座圣堂,这座圣堂的遗迹在20世纪的初年被考古学家挖掘出土。乔治对传教工作非常的热心,他也是皇帝的驸马爷,在朝廷当中的地位很高,能够保护传教士和教友。非常可惜的是,乔治驸马爷在1299年去世了。其他的聂斯多略派又趁机迫害维吾尔族的教友们。孟高维诺当时又无法抽身离开北京,也就无法到维吾尔去协助被迫害的教友,以至于大部分的教友又回到了聂斯多略派了。
孟高维诺在北京也时常遭到聂斯多略派的反对和攻击。他在信札当中说,聂斯多略派的教徒负基督现有之名,实际上远远违背了基督的教义。他们在这里声势嚣张,不容许自己教派以外的基督徒建立一个小圣堂,也不容许自己教派以外的教义。那是因为宗徒和宗徒的弟子们从未有人踏上这个国家的国土,所以聂斯多略派群起攻击我,还收买别人来攻击我。同时还制造谣言,说我不是教宗所派遣的,说我是一个奸诈的巫师,还说我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又引导他人诬告我,在印度谋害了教宗所派遣的使臣,夺取了献给皇帝的贵重礼品,自己冒充是使臣来中国。
每一次被召到官厅衙门,每一次都受到侮辱。我遭到这样的毒计陷害长达5年之久。幸好依赖天主的恩宠和保佑,最后终于有人供认了实情,皇上也明白了我的清白和聂斯多略派教徒的诡计,把他们充军到远处去了。孟高维诺虽然遭受到了诬告和陷害,但是信从他的人越来越多。1305年承宗大德九年时,他已经为6000人付了洗。
那位和他结伴一同到中国的意大利商人,在皇宫附近为他买了一块土地。孟高维诺就在那儿建造了第二座的圣堂。他召集了许多的儿童,教给他们咏唱日课,有时候还领着他们在皇帝的面前献唱,皇帝很欣赏这些儿童的咏唱。孟高维诺,曾经获得一位德国方济会会士阿尔努特的协助,但是,为了传扬基督的福音,他始终是嫌工人太少。何况,孟高维诺已经感觉到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就向方济会的总会长上书要求派遣助手前来中国。
这位单枪匹马的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事迹传回了欧洲,唤起了教廷的高度注意。教宗克勒蒙五世决定要祝圣孟高维诺为驻北京的总主教。于是命令方济会总会长选出7位热心而有才学的司铎祝圣他们为主教派往中国,负责祝圣孟高维诺为主教的任务,并且将孟高维诺的主教权利扩展到整个中国。7位主教当中有3位因为旅途的劳顿及食物的缺乏,死于前往印度的旅途当中。一位中途折返了意大利,只有3位在1308年到达了北京。在中国的传教工作也因此兴旺了起来。
他们靠着一笔亚美尼亚妇女的捐献,在当时中国最大的商港---泉州展开了传福音的使命。这位主教在泉州成立了一座修院,史料记载,当时有修生22人。孟高维诺总主教除了使不少的中国人和蒙古人归化成为教友之外,还引导了一批阿兰人返回罗马公教的羊栈。这是一批在高加索一带的东正教教徒。史书上面记载,他们是满洲人的一支,两汉的时候被匈奴人所征服。以后随着匈奴人远征欧洲,当匈奴人失败之后,这批阿兰人就退居到高加索一带。
窝阔台西征的时候,阿兰人投降,蒙古人把他们集体迁移到中国,共有15000多人,窝阔台从中选了1000人随军应命。因此,阿拉人有在朝为官的,有不少的方济会会士和道明会的会士,从欧洲乘船来帮忙孟高维诺传教,但是始终并没有达到目的地。孟高维诺以81岁的高龄开创了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事业之后,在西元1328年,元文宗天历元年逝世于北京任所。无论是教内教外的人都尊敬他。由于当时东西交通非常的困难,5年之后,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才接到了孟高维诺去世的消息。教宗选派尼古老总主教和26位方济会会士前往中国。但是,这批传教士始终就没有到达中国。由孟高维诺所归化的阿兰教友要求元顺帝派遣使臣去教廷,在朝为官的阿兰教友也向教宗上书,请求派主教和传教士来中国。
元顺帝所派出的使臣共有16人。使节团在至元二年,西元1336年出发,他们携带了元顺帝致教宗的信,以及阿兰人的教友官员上书教宗。至元四年,1338年,使节团来到了教宗的驻在地,也就是法国的亚味农,觐见了教宗本笃十二世,呈上了信函和礼物。元顺帝致教宗的信,词义和语气都非常谦卑恭顺,而且还求教宗祝福,这就完全不合元朝皇帝文书的格式和精神了。因此,历史学家大多怀疑这封信的真实性,并且也怀疑这个使节团的真实性。但是,欧洲著名的汉学家伯希和他考证了使节团所携待的阿兰官员上教宗书上所签的姓名。在元朝历史的文献上都可以查得到,证明了这封信应该是可以相信的。
那么,那封元顺帝至教宗的信又是怎么解释呢?学者们认为是翻译的人不敢直接翻译,只是为了适合于教廷的习惯,自行擅改的,因而可能是跟原文并不和。我们知道,元朝皇帝致外国君主的信,词义和语气一向都是倨傲自大的。翻译者常常是不愿意按照原文直接翻译。元顺帝的使臣觐见教宗的时候,教宗以盛大的礼节接待他们,同时也给顺帝写了回信,交给使节团带回,使节团一行在至元四年,西元1338年就启程回国了。顺路拜访了威尼斯的各国城邦的诸侯,匈牙利王和西西里王。
教宗本笃十二世不久就任命了一个报聘元顺帝的使节团。报聘的使节总共有4个人,而且也都是方济会的会士。这四个人携带了教宗的书信,在1338年的10月底离开了法国,第二年,由意大利的拿波里港乘船往君士坦丁堡,再经黑海赴中亚,绕过沙漠,由陆路到中国。但是只有一名叫做马里诺里的到了北京,因为他留下了出使的文字历史。
马里诺里是意大利翡冷翠地方的人,他在执政二年1342年抵达北京,跟随他而来的共有32人之多。元顺帝以盛大的礼节接见这个特使团。马里诺里替教宗献赠给元顺帝的礼物,是产于西域被称为天马的特别名种马匹。马里诺里自己记述觐见元顺帝的经过说:“我隆重地穿着献弥撒的祭披,前面有人拿着一个美丽的十字架,十字架的两边有烛火和香炉。一路我们唱着信经,走进壮丽的皇宫,一直走到皇帝的御座前面。信经唱完后,皇帝恭敬地领受我的祝福,然后我们被引导进入宫廷内。为我们预备好的房间,还派了两位官员做我们的侍从。举办衣食以及厕所用的纸都由宫廷供给,衣食及各种用品,样样丰足有余。为了招待我们,总计的花费大约4000马克,因为当时我们共有32人。”
马里诺里神父看见当时中国境内大乱,元顺帝的王位已经不保,乃以思念家乡为理由,要求元顺帝准他回国。执政六年,1346年离开北京,经过杭州、宁波,由泉州上船,由海路西返。执政十三年,1353年回到了法国亚味农向教宗复命。
在今天节目最后,我再要提出真福和德里神父到中国之后所写的《东游记》。和德里是意大利乌地纳地方的人,元仁宗延佑三年,西元1316年启程来华,经过波斯。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从印度西部、西兰、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占婆,再从广州登陆,然后到了泉州、福州、浙江、而杭州,沿着运河到达北京,见到孟高维诺总主教。和德里在北京住了7年,传教成绩很好。天历元年,1328年,他返回西方号召传教士来华。回程是由陕西、四川而入中亚,经波斯、亚美尼亚回到意大利。
今天收听我们的节目祝福您平安喜乐,下个星期同一时间欢迎您继续收听《朝圣之途》,现在让我们互道珍重,再见!
